2008年春,我院新校区基本落成,特邀南京艺术学院雕塑专家钱为教授历时半年为我院设计制作徐霞客雕塑。雕像现座落于学院教学楼广场西南侧。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9个省、市、自治区。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作霞客游记〉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钱为教授从事雕塑艺术已有20多年,曾赴俄罗斯艺术学院潜心专修西方雕塑和俄罗斯雕塑三年多。历时半年的制作过程中,我院与钱为教授多次交换意见、反复磋商,并邀请南京大学明史专家、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夏维中教授为徐霞客雕塑制作的学术顾问,在设计、样稿、小样、制模、制作的全过程,多次深入制作工艺室现场,认真研究、细致揣摩、反复斟酌、三易其稿,最终形成了现在显现在各位面前的这尊栩栩如生、满面春风的徐霞客雕塑。

  我们按1:1.5的比例,放大制作了徐霞客雕塑。雕塑描绘的是40—50岁的徐霞客先生正经过游历名山大川的长途跋涉,心胸开阔、从容淡定。这个神态的创意是徐霞客先生刚刚翻越一座名山后,在一座山岗上小憩,目视山前的绿水青山,欣赏优美山川的景致。雕塑表现了三个特色:首先体现了旅行者的风范。雕塑的短打服饰装扮、旅行鞋、雨伞、水壶、手杖、防寒的帽子,以及行囊里备用的旅行鞋等等一应俱全,都生动地体现了徐霞客作为一名著名的旅行家的旅行风貌。
  其次,体现了徐霞客的文人气质。雕塑成功地从脸部表情刻画上,表现出了徐霞客文化人的明显特征,旅行的行囊里存放着许多书籍,表达了徐霞客在旅行期间不忘阅读和撰写旅行游记的文人情怀,雕塑中的水壶,既可作为给水之用,也能作为途中疲乏时晚间微酌小酒之需。我们还注意到徐霞客雕塑腰前系着的一个精美物件,我们找了有关记载:徐霞客母亲在她得知儿子长途游历后,特地送给他的一块玉佩。这些都衬托着徐霞客作为文人、作为旅游文化人的气质和特征。
  第三,体现精致的艺术细节。比如草帽的表现。一开始破旧凄凉,第二稿形成了一个新草帽样稿,这又不符合旅行者经历一段游历的情形,第三稿定格在介于半旧不新的感觉上,这比较符合游历的现实,但又不是破烂不雅。而且在右手握草帽时,又要表现出手指压上草帽的轮廓。另外一个细节是如何体现徐霞客旅行时的装束,我们提出了短打的装束,符合旅行上的便利。双腿绑带的表现也很细腻,一圈一圈布条绕上去的印记清晰可见。这个艺术细节的处理是独具匠心的。还有就是腰间配挂玉佩的小绳子的处理,也是很细腻雅致的。等等这些细节的处理和表现,都为徐霞客雕塑制作增添了艺术上的风采。
  这尊雕塑得到社会多方认可,认为较好地把握住了徐霞客的形象和神韵,在国内众多的有关徐霞客的塑像中是技术性和艺术性把握得最好的一尊作品。雕像用纯铜铸成,立于校园花木丛中,仿佛游圣当时旅行的状态。江阴市旅游局对这尊雕像予以充分肯定,最终全额支持,作为江阴旅游行业对我院的馈赠,同时按原样复制一尊立于江阴徐霞客公园。